所有栏目
278

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及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2022/3/23

  一、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特点
  企业文化的定义与建设大家都已经熟知,许多企业在实践中也积累和总结出了非常成功的经验。建筑行业作为国家经济部门的一个特殊分类,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建筑企业在文化建设中也很自然的表现出了行业的某些特点。
  1.文化建设的行业印记与历史传承性
  建筑行业悠久的传统文化莫过于师徒传艺的规矩文化。从祖师鲁班开始,师傅带徒,技艺和规矩口口相授,代代相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至今维系着中国建筑行业的行为准则。历史上,建筑工匠从来都是居无定所,漂泊迁徙,形成了吃苦耐劳的性格,形成了在社会的夹缝和底层忍辱负重的精神和对营造担当诚信的匠心。我国的许多大型建筑企业历史上都是由部队转业而来,这支队伍里一开始便流淌着军人的血液,有着一种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英勇气概。中国建筑行业中这些原始、质朴的基因和精神造就了建筑企业文化的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企业学习和应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根据队伍自身的特点和工作实践,不断探索与总结经营管理中的经验与规律,形成了符合企业实际、符合发展要求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是在历史的实践中不断被证实、不断被完善的企业精髓,她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历史的传承性。我们许多企业文化的根基也在于此。文化建设应该尊重企业发展的历史,珍惜前人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与优良传统。
  2.文化建设与社会价值观及国家政策的相关性
  首先,建筑企业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建筑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进步,连接着千家万户,连接着百姓的生活,企业的文化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要与期盼宜居生活的老百姓的需求、利益相吻合,这样才能产生强烈的社会共鸣与内部力量,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还要更好地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其次,建设企业文化要密切关注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建筑业的发展与国家政策的相关性很大,例如当前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建筑行业在去产能中就首当其冲。因此,企业随着政策的变化要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发展理念和经营方针,以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环境,以适应不断提升和更新的市场需求。
  3.文化建设的开放、创新性
  建筑行业是国家改革开放较早的领域。建筑业三十多年前就打破了地域壁垒,走出了本土,走向了世界。建筑业门槛也较低,行业兼收并蓄,各式人物、各类队伍都进入了这一市场。虽然带来了鱼龙混杂的局面,但也创造了相互学习的机会,造就了不断创新的动力。加之工程项目的开放性、可视性,在建筑领域很少有密可保,新的技术,很快就被广泛应用;新的市场,不久就会人满为患。在建筑行业,别人优良的经营管理成果,易于被自己学习和应用,自身的企业文化也易于被外界宣扬和传播。这就是我们常看到的许多企业在理念、战略、制度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的原因。正是由于行业文化的相通性,我们总结提出了弘扬鲁班文化的六个方面,以促进企业文化的认同和交流。
  4.文化建设对工程项目的依托性
  建筑业推行项目管理已有三十年的历史,随着项目管理的日臻成熟,人们应该更深地理解到工程项目是企业的管理重心、是市场经营窗口的这一判断。企业的文化建设要依托于工程项目,必须要落地生根在工程项目,项目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组成与延伸。这应该是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突出的特点。我们研究工程项目的文化建设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项目文化建设要完整地体现企业的文化精神与经营理念,尤其是工程建设组织方式发生变革,人们充分认识到法人管项目的重要性之后,项目更要树立大局意识、资源共享意识、企业品牌意识,将企业文化与精神突出、鲜明地展示在项目窗口上。二是项目文化建设在具体执行中要因地制宜,勇于创新。要在创新项目生产力理论、在推动传统生产方式升级改造、在推动绿色施工、在探索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等方面有所作为,以项目文化具体的、持续的创新来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
  5.文化建设更加注重人本性
  建筑施工体制改革以来,许多大型企业都逐步转变为管理密集型企业。但是作为一个行业,建筑业仍然还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范畴,在工程项目上依然有着劳动密集的特点。建筑业的流动分散特点再加上“两层分离”后劳务层的分包问题、项目上众多分包商的合作问题等,企业文化建设面对的群体更多、更复杂。因此,就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对人的管理和引导。从另一个角度讲,文化建设又是企业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维系,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关爱员工,尊重员工,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他们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这也是文化建设题中应有之义。
  二、当前建筑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建筑企业文化建设中,许多单位都探索出了新的路径和值得借鉴的经验。结合新常态下建筑业的发展实际,这里提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1.践行新的发展理念,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的发展理念,不久前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家从顶层设计上给建筑业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要求。工程建设组织方式需要改革,工程质量安全需要提高,建筑产业现代化需要推进,从业人员素质需要提高。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方针必须要与国家政策相衔接,必须要与经济发展机遇相适应。因此,建筑企业的文化建设要在传承中寻求创新,要在坚守中适时调整,紧紧围绕供给侧改革这一主线,有力地推动企业在新常态下转型升级,推动建筑行业生产方式的升级改造。
  2.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打造“中国建造”品牌
  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又一次提出要弘扬工匠精神,弘扬工匠文化。去年,我们在首届全国建筑业企业文化建设交流会上将建筑业的鲁班文化归纳为六点:
  严守规矩,诚信执业的工匠本色。
  善于学习,不断探索的创新意识。
  敢于担当,尽责敬业的奉献精神。
  尊重规律,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精益求精,追求优良的品牌战略。
  友好互助,合作共赢的行业风尚。
  工匠文化核心的就是诚信执业,精益求精。当今的市场需要高品质、安全、美观、宜居、绿色的建筑产品,企业的文化建设要着眼于工匠精神和鲁班文化的培育,精心塑造品牌,力争每建必优。要大力宣传建筑工匠的典型,讲好建筑业的质量品牌故事,推动中国建筑进入质量时代,推进中国建造走向世界。
  3.弘扬企业家精神,在行业培植勇于担当、崇尚诚信的风气
  有人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的文化,虽说这种表述不够准确,但从另一个角度道出了企业家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当前重提发扬企业家精神,其一,是因为新旧转换的关键阶段,经济要走出低迷的现状,需要企业家群体奋发有为,砥砺前行,引领和激发全社会创新与创业的活力;其二,民营企业进入到第二代接班时期,国有企业依赖政府支持和资源优势的时代已经过去,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下,企业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其三,在供给侧改革的新背景下,企业家敢于担当、勇于创新、诚信执着等优良品质已经或者正在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原动力。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就是要在企业内部着力打造勇于担当、诚信经营的风气和品质。
  4.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建设多元共生的企业文化
  当前,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都有着广阔的空间和机遇。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带来管理结构、队伍构成的多元化,带来企业收益和收入分配的多元化。这些变革也会引起企业文化、理念、制度的再调整和再创新。建筑企业的文化建设要着力研究这些变化对于企业发展转型的影响,研究不同层次企业员工的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增强企业文化的包容性,使企业的体制和机制逐步适应产业现代化的需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5.关注农民工的融入问题,培育现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
  住建部提出了提高工人素质,培育现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要求。建筑劳务产业化,就是要使千百万农民工通过素质的提高和自己的努力,稳定的在一个企业服务,并且有自己的地位和尊严。农民工没有归属,一直处于流动状态,就谈不上工匠精神的形成,更谈不上工程质量有永恒的保障。大型建筑企业、专业劳务企业都应该重视研究这一问题,从解决劳动者身份归属入手,使农民工相对稳定在一个企业,实行公司化的管理,对他们进行管理制度、技术质量、安全防护等方面的长期培训,使他们融入企业的文化,成为产业工人队伍中的一员。这是企业在资源配置中重要的发展战略,也是企业在文化建设中一项长期的任务。
  6.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要与时俱进,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
  进入信息时代,工作和生活效率都在加快,人们对文化宣传的接收与适应也在发生变化。面对文化程度更高、思想更活跃的新一代建筑人,企业的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要在建设内容上更多地增加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建设手段上更多地应用信息互联技术,应用“两微一端”的媒体平台,逐步探索大数据在丰富企业文化建设与改善员工工作和生活方式中的应用。企业员工不仅是企业文化宣传的对象,更是建设文化、认同文化、享受文化和创新文化的实践者和受益者,要将企业文化建设变成员工自我完善、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觉过程,不断提升员工在企业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国家明确了建筑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建筑业的又一个春天到了。建筑企业的文化建设要借助春风,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助推中国建造走向世界。